夜雨,北京
删掉你的微信
又加回来
取消你的instagram关注
又关注上
屏蔽你的朋友圈
又忍不住一再偷看
听着你放着音乐唱出声来
莫名其妙 想起《红楼梦》和许仙
唉,我肯定是疯了吧
没事儿我就认了吧
爱很有可能是种秘密武器
也有可能是种幻觉
柏林阳光灿烂
所有人都在街上 听说北京大暴雨已停
我有气无力 无法睡觉
想离家出走
而这就是我爱上你后的感觉
从未写过一首爱情诗的我
只能从别的诗里读出爱情
从没写过爱情的诗
只有用别人的诗来表达我的爱情
(那是2011年的夏天。一段友谊。今天我又在Facebook上与她联系上了。我说我很想她,她说我也是,“很多想念对你”。那时候我离开时,她递给我一封手写的信,都是韩语,我一句也看不懂,但我明白她的心意。)
(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李明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汉城的中文名称正式更改为“首尔”,昔日的“汉城”名称不再使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7%88%BE
但以下仍称为“汉城”)
汉城的雨
一
半夜,雨又开始下起来,这是今天下的第三场雨了,韩国进入了雨季。每年七、八月都是韩国雨季,潮湿高温。随着雨开始变大,我觉得有了点凉意,赶紧套了件衬衫。这个季节,在北京是穿不住长袖的,即使是在夜里也是闷热无比,睡觉的时候必须要开空调。汉城完全没有这问题,正好相反,半夜我被空调冻醒了,关了空调才又睡着。
我所住的延禧写作村其实像一个度假别墅区,有大片的草坪、随处可见的长椅和公厕,有公共的休息室、公共的厨房和洗衣房,这都是让入住的各国作家们保证安心写作的必要条件,每晚都会有各种虫鸣,恍若让我回到了小时候在山东农村的生活。
我住的屋子包括一间十几米的书房和一间十平米的卧室,还有一个小小的厨房和淋浴间,这样条件的房子要租的话估计会很贵。同样是写小说的女作家盛可以也正好在汉城,她住在出版社帮她找的一间单人公寓里,面积也只有十几平方米,有开放式小厨房和淋浴间,这样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单人公寓需要五千块人民币一个月。
来韩国前我就有些焦虑:要在这里待上一个半月,会不会饿瘦?几年前我去过朝鲜,旅游的那种,跟团,一天三餐都能吃饱,只是没有零食,传统的韩式饭菜不是泡菜就是烤制的鱼或者肉,没什么太多热量,吃完很容易饿。当然韩国是发达国家,不愁吃饭,只怕吃不习惯。果不其然,来了之后第二天,子音母音出版社的社长和编辑们请我和女作家盛可以一起吃饭,除了一个个碟子里装的泡菜之类,最硬的菜就是上了三盘鱼。一盘秋刀鱼、一盘烤鱼,剩下一盘是用辣汁泡过的烤鱼。每个人一碗米饭和一碗大酱汤。鱼的味道不错,可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把这米饭吃下去——没有下饭的菜啊。我猜这顿饭还便宜不了,估计都是平时自己不舍得花钱吃的。幸好我住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厨房,我打算这一阵就得学着自己做饭。中国留学生赵炜峰告诉我,他那完美的厨艺就是在这里留学给学会的。记忆里家乡的美味和家常菜无时不刻在勾引着他的胃和他的乡愁,在吃遍了韩餐之后,他冲进了一家大型超市,买齐了所有做菜用的锅碗瓢盆,回国度假时又带回来一袋袋的调料,比如黑胡椒、鸡精之类,从此成为一代80后名厨,在首尔的留学生里颇有名气。现在他的最大爱好不仅仅是做饭,还喜欢给自己做的菜拍照上传到博客上馋别人。
写作这件事,主要是看心情,环境也是重要的。要是给作家们一个恐怖电影《闪灵》那样的环境,当然了大家首先的任务是去逃生。在生存面前,写作远远被抛到了后面。就像繁琐凡俗的家庭生活极其影响写作一样,在写点长篇之前,真得安顿好自己。怎么安顿好自己?当然要先安顿好自己的五脏庙。
于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茶都统统购回来各安其处,每天我醒了就煮咖啡,煎鸡蛋,然后想着下午要吃什么。在吃过几次韩餐后,我决定还是吃中华料理吧。感谢我那中国的胃,即使不会做,也吃过那么多好吃的食物。于是我照猫画虎。汉城的蔬菜不用说也比中国的品种要少,韩国位于东亚地区,面临日本海和黄海,绝大多数为山地,能够耕种的国土也有限,另外韩国过去多年的工业化使得农业对该国经济的重要性大为下降。从新闻里我了解道:韩国历代遵从“农者天下之大本”的古训,但粮食自给自足的梦想从未实现过。三年朝鲜战争更是让韩国农业基础受破坏,战后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美国剩余粮食度日,这种“无粮食主权”的悲惨岁月,成为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虽然韩国大米生产自给有余,但其他粮食却依然严重依赖进口, 韩国的总体粮食自给率一直低位徘徊。至于水果,就更不用提了。听说在韩国吃水果都是切成片吃的,很少有在国内那样一人一只苹果或者梨抱着啃。
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的化妆品和衣服明显比国内便宜,而食物就相当贵了。因此,他们也很节约,不喜欢看到浪费。在国内吃饭,总是看到盘里剩下一半多,水果吃到一半就不吃了。中国也刚富起来几十年就这么忘本,简直是不可思议。我在汉城也学会了节约,一方面蔬菜水果真的很贵,另一方面是学到了一个道理:要珍惜土地的产出,珍惜上天的赐予。
韩国的菜仍然保持着我小时候的口感,没有化学污染,没有种种匪夷所思的添加剂,吃得很放心。我国尽管物产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严重。什么事要是丢掉了良心只顾经济效益,早晚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二
比起韩国电影或韩式流行乐队在海外的影响力,韩国的当代文学似乎并不特别发达。这是为什么呢?留学生赵炜峰告诉我,他认为是韩语过于简单直白造成的。在1970年, 朴正熙政府一度下令废除汉字,学校教育中只教授韩语。这种“去汉化”直接导致了韩国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汉字。在韩国年轻一代的眼中,汉字已显得那么陌生。而韩国是受中国影响的儒教国家,韩国古代很多书籍大多是用汉字撰写。如果人们不懂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根就断掉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定将日渐流失。韩语本身不具备汉语的多重语义和微妙性,在写小说和写诗的时候,肯定影响到表达。
至于英文,韩国年轻人英语水平应该是在中国年轻人英语水平之下。这从发音就能听出来。
即便如此,作为短暂旅居在汉城的年轻中国作者,我还是体会到韩国对于作家和诗人的尊重。延禧作家村里住着十几位韩国本土作家和诗人,与他们会面时,他们会自豪地称呼自己为“诗人”,而在中国,即便你是写诗的,也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是“诗人”,最多会说“我平时写诗”或“我喜欢写诗”。
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诗集在韩国仍然能够卖得动,有些还卖的不错。
韩国出版的小说,封面设计比中国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封面和内文用的纸张都很考究,每本书印数也许只有几千册,但在设计上决不怠慢。
一般韩国人提到中国有两个文化印象:一个是孔子《论语》,一个是《三国演义》。而在韩国出版过的当代中国作家,都是引领中国文学潮流四五十岁的作家,比较知名的有莫言、余华、铁凝、苏童、阎连科、韩东。年轻一些的有朱文、虹影等,近期盛可以的小说《水乳》 也将推出韩语版本。我目前居住的延禧写作村,著名诗人严力在去年也曾居住过。
因为我的小说即将在韩国出版,于是被邀请到延禧写作村,在这里住两个月。同时,出版社希望我和韩国年轻女作家能够交流,就同样的主题,分别写一部长篇小说,明年在中国和韩国同时出版。
金惠那,英语名叫“Hena”,1982年出生在汉城,刚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Zilly>,讲的是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妓。尽管小说写的题材很前卫,但Hena是个内向害羞的韩国女孩,她自称喜欢安静的生活,不爱逛街,最大的爱好就是文学和瑜珈,平时她每天都去瑜珈馆教课。
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当代文学十分丰富,通过一本<List-books from korea>(韩国出版文化专业杂志)我了解到了许多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说家和诗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其中古灵精怪的朴玟奎。“他可以说是新世纪韩国文坛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年轻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挑战人们的阅读习惯,每一部作品都会畅销,每一部作品都会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他,1968年生于庆尚南道蔚山,而他创作的作品却集中在成人之前的青春期少年身上,致力于揭露埋藏在人性深处的暴力性和世界自身的本源状态。代表作有《地球英雄传》、《三美巨星最后的球迷俱乐部》、《乒乓》等。 他的风格荒诞而富有想象力,幽默而又有严肃的内核,看他的作品有种看动漫的画面感。
<List>杂志里有篇对他的采访,照片上的作家戴着幅黑色墨镜,一看就是个摇滚青年。果然,他说他喜欢摇滚乐队,平时也会听古典的布鲁斯音乐。
住在我对屋的邻居,是韩国当代有名的女作家姜石景,她爱旅行,这能从她的作品的书名看出来,如《世上的星星都升起在拉萨》、 《去印度的嘟嘟》及《印度纪行》,她的小说大多讲述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和愿望。她曾在中国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深林之屋》,这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因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退学既而自杀的故事,着重刻画了年轻一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写作题材。同样是讲述年轻人不愿妥协、承受着家庭和学校的精神折磨,姜石景的文风显然更神秘主义、更女性化,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悲观。另一篇小说则写了60年代,为了生存,在韩国的美军基地出卖青春用身体来挣钱的妓女们的生活。窥一斑而知全豹,韩国作家们不惮替那些底层的弱势群体代言,更敢于写出因自己国家的历史而承担生活重担和精神苦痛的人们的真实过往。
三
每天,我都会尽量出门走走。即使是雨季,也撑上伞出门逛逛。公交线路很方便,和北京一样是刷卡,没有卡,可以投币。弘益大学大学附近有许多可以逛的地方,汇聚着美术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手工艺制作爱好们。这所学校以美术系最为著名,学校周边也充满着自由的艺术活力,这里有一条“想漫步的街道” ,整条街上不定期更新一些弘大学生们的艺术作品。每年的3月到11月的周六下午, 弘益大学前街的弘益儿童公园里举行‘自由市场’活动。在这里展示的商品全都是生活艺术家们手工制作的手工艺术品。 走在这条街上,还会经常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街心花园里也时常有音乐爱好者们的现场演出。这里有些像798或者是纽约的布鲁克林,年轻的人们在这里肆意挥洒着青春和热情。平时游人们也可以去周边的任意一家形态各异的咖啡馆里消磨时间。
我和赵炜峰在附近一家咖啡馆里坐下来,开始聊天。他说与韩国的同龄人交往起来,发现他们内心单纯、轻松,没有中国年轻人那么多的压力。这里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上好的大学,进大公司效力。韩国依然是个受中国儒家传统影响颇大的国家,它并不像美国那样鼓励个人主义。事实上,这个国家更重视的是集体或者说是团体,年龄小的人要向年龄大的人说话用敬语,年龄大的会自觉罩着小的成员。韩国人仍然保持着见面和道别时鞠躬的习惯。“刚来的时候,我很不习惯,觉得凭什么要向你鞠躬?后来我意识到,这礼貌的习惯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剂。”
这有利有弊,比如儒家思想就与权威主义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容易扼杀个人自由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韩国人的半岛性格造就了他们的刚烈与执拗。人们习惯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这点同样体现在他们争取权利与自由的方式上。“刚来韩国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在街上游行,还有防暴警察,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印象深刻,当时觉得这个国家怎么这么乱?后来我才意识到,也许社会本该如此。有不满意的事情,就该抗议。比如年轻人觉得学费贵,就会去市政厅去游行、去抗议。”
游行在韩国人看来很正常,韩国的小说也不回避这个话题,我在韩国看的几本作品,里面都提到了不同年代的游行。比如朴正熙年代的年轻人上街游行,这在许多韩国作家的小说里都提到过。朴正熙是韩国经济崛起的英雄,但韩国人评价他,首先会说他是民主的敌人。
1987年出生的赵炜峰还有一年半就大学毕业了,他说他毕业后会回到中国生活,他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也有求真的欲望,而非仅仅过好小日子就行了。在这个离他的家乡青岛飞行时间仅需要一个半小时却完全不同的国家的留学生活, 让他一直在思索人的成长和价值,思索着精神层面,每年回韩国,他都会从青岛坐船,携带着从国内网上订的一箱中文书。
四
中午醒了之后做了意大利面,这是最快能吃上的饭,简单,快,味道还可以,主要是在加了几头蒜之后。这潮湿闷热的环境里,食物太容易坏了,不小心,连蒜都坏了。这里超市里卖一种剥好了的蒜,上次我一懒,就买了一袋这种的,结果,放了几天,居然有一大半坏了,赶紧连袋都扔了。韩国这边房子小,我住的写作村一人一间大屋,或者是2间小屋,一间用来睡觉(加一个灶台,可做饭),一间是写作室,每间都不到十平米,再加上我这两间房的窗户都很小,把门一关,有种坐牢的错觉。从我的写作间的小窗户望出去,是几棵松树的底部和蔓延下来的草,也就是说地平面比栽种的树要低不少,因为这写作村位于半山腰,在一个小山坡上。
今天出了太阳。阳光暖烘烘的。阳光必不可少,带给人温暖和正面的力量。出门去买隐形眼药水,走那上上下下的小山坡,都觉得浑身冒着热气。
说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与幸福。韩国每每让我联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听着蝉鸣,望着天上的白云,吃着品种不多但却新鲜安全的蔬菜。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不会说韩语,也许我不太想学,留点神秘感,留点距离。
第二天,和同样是作家的韩国女孩Hena去新村附近吃过午饭,喝了咖啡,一人买了一件化妆品。她买的是眼线笔,我买的是指甲油。她说我要走了她很伤心,还买了一个Benefit的腮红送给我。我说走之前,给她炒菜吃。下午,我们去了江南的一家叫10 CORSO COMO的精品店。所有女孩都喜欢逛街,我和Hena也不例外。尽管她曾告诉我她不喜欢购物,但那面对漂亮的衣服所流露出的惊喜眼神,是骗不了另外一个女孩的。这家精品店里的衣服都是法国和意大利的高端品牌,Azzedine Alaia、Lanvin、Miu Miu等,以外还有大量的艺术书籍和有机香薰蜡烛和化妆品。每样货品只有几件。以精致和简约为主。每一件衣服都美丽且昂贵。这里像一个有机迷宫,地板和墙上都印着圆圈的图案,就连洗手间里的手纸,也印着同样的图案。
出于好奇,我在超市买了三本国际女刊韩国版,<Vogue>、<Vogue girl>及<Cosmo>,都是最主流的时装杂志。刚看了二十分钟,就被里面的各种三白眼单眼皮给刺激着了。我期待回国看中国版的,至少五官比例顺眼不少。为了公正,我要说,韩国女人打扮的都很顺眼,但眼前一亮的没有。眼前一黑的,也没有。比较小家碧玉。全是上挑眼线。看着想揪下来。一脸惨白,绝对一脸惨白。逛几条街都找不出一张独特的脸,基本都一样。这么一想,我宁可回去面对北京大街小巷形形色色打扮的奇葩们。
我还跟着Hena上过一节瑜珈课,她是瑜珈教师。我们坐公共汽车到她上课的地方,地方不大,学员都很认真,我跟着踢腿,听着我听不懂的韩语。Hena很认真,还过来纠正我的动作。那天结束后我走在回写作村的路上,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何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同时保证写作?写作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也许Hena的自制正是给我的启示。
(2011)
KINDERGARTEN
im kindergarten neben uns
ein pädagoge spricht mit den kindern
in einer sprache die ich nicht verstehe
freundlich, sanft, tolerant
sicher die beste seite von deutschland
ich sitz im zimmer
als spräch er mit mir in meiner kindheit
幼儿园
隔壁幼儿园的男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们说话
用我听不懂的语言
和善、包容、温柔
这一定体现出了德国最好的一面
我坐在室内
就像听他与童年的我讲话
2016,7,2
上海小囡
“小弟弟,侬可爱”
坐在我旁边的是个上海小女孩
她逗着馅饼
馅饼也爱她
“小弟弟(小迪迪),小帅哥”
上海6岁小女孩
扎着两条小辫子
看见馅饼戴上帽子
就用上海普通话
逗着馅饼
馅饼不肯睡觉
非要跟她互动
她的父母和我
都被他们逗得要死
多么难得呢
在从北京到柏林
包括了晚点的几个小时
一共十几个钟头里
小弟弟与小女孩
互相喜欢
互相取悦
在一生中
这也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呢
2016/7/8
HALLO
in der 5 minuten pause
fällt es mir ein
wir sitzen vor vielen jahren auf einer bank vorm kleinen laden sehen zu wie sie eine straße planieren
das peking von damals ist nicht mehr die stadt die ich verstehe
es ist sehr fremd
aber nicht seltsam
ich kann nichts mehr sagen
genau wie du die sprache wegwirfst
ich bring überhaupt nichts mehr heraus
was soll ich denn sagen
was soll ich denn tun
mein ich von damals
würd es vielleicht wissen
ich war noch nie so verwirrt, aber das warst nicht du,
sag nicht entschuldigung, es ist nicht deine schuld,
du hast nichts getan das mich traurig gemacht hat
hättest du eine seele
würd es dir doppelt wehtun
Hallo
在五分钟的小憩中
我想起了多年前
当我们坐在便利店前的长椅上看施工队正在修路
那时候的北京已经不再是我所了解的那个
那么陌生
但一切并不奇怪
我无法再言语
正如你抛弃了语言
我也再说不出来什么话
我该说什么呢
又该做什么呢
是不是以前的我会知道呢
从来没有像现在一切迷茫,但这不是你造成的,所以不要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的并不是你,你也并没有让我伤心
如同你是有灵魂的
你会备受折磨
2016,6,20
Chun Sue
Fragen vorm schilafen
Glaubst du, du bist eine Intellektuelle?
Glaubst du, du bist eine Existentialistin?
Glaubst du, du magst Zhajiang-Nudeln ?
Glaubst du, du sammelst Antiquitäten ?
Glaubst du, du bist in Mode ?
Glaubst du, du machst Forschritte ?
Glaubst du, du hast deine Ideale verwirklicht?
Glaubst du, du liebst dein Land?
Glaubst du, du liebst die Wahrheit?
Glaubst du, du traust dich, die Wahrheit zu sagen?
Glaubst du, du hast keine Angst vor den Folgen?
Glaubst du, du bist eine gute Autorin?
Glaubst du, du bist eine Dichterin?
Glaubst du, du bist eine gute Mutter?
Glaubst du, du bist ein guter Vater?
Glaubst du, du hast geliebt?
Glaubst du, du hast Moral?
Glaubst du, Weibo hat Chia nach vorne gebracht?
Glaubst du, glaubst du?
Glaubst du, sie sind Propheten?
Glaubst du, du bist ein totaler Fan?
Glaubst du, manche Sachen darf man nicht sagen?
Glaubst du, manche Leute darf man nicht reizen?
Glaubst du, dieser Roman ist deine Autobiografie?
Glaubst du, du hast Talent ?
Glaubst du, dass deine Sachen bleiben?
Glaubst du, du hast Geheimnisse?
Glaubst du, deine Brust ist groß und weit?
Glaubst du, du musst dich bei niemand entschuldigen?
Glaubst du, du übernimmst Verantwortung?
Glaubst du, du hältst dich an die Regeln?
Glaubst du, du hast ein ruhiges Gewissen?
Glaubst du, du bist eingebildet?
Glaubst du, du willst dich rächen?
Glaubst du, du hast Angst, zu sterben?
Glaubst du, du schmeichelst dich ein?
Glaubst du, du provozierst?
Glaubst du, du hast noch Zukunft?
Glaubst du, du fällst zurück?
Glaubst du, du bist einsam?
Glaubst du, was du schreibst, ist Poesie?
Verrückter Mensch,
lass ihn doch
sich selber fragen!
Übersetzt von Martin Winter
睡前提问
你认为你是一个知识份子吗
你认为你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吗
你认为你喜欢吃炸酱面吗
你认为你收藏古董吗
你认为你时尚吗
你认为你比当初进步了吗
你认为你实现理想了吗
你认为你爱国吗
你认为你爱真理吗
你认为你敢说实话吗
你认为你不怕被报复吗
你认为你是个好作家吗
你认为你是个诗人吗
你认为你是个好母亲吗
你认为你是个好父亲吗
你认为你爱过吗
你认为你道德吗
你认为微博促进了中国进步吗
吗吗吗
你认为他们是教主吗
你认为你是脑残粉吗
你认为有些事不能说吗
你认为有些人不能惹吗
你认为这本小说是你的自传吗
你认为你有才华吗
你认为你的东西能留下来吗
你认为你有秘密吗
你认为你心胸宽大吗
你认为你谁都对得起了吗
你认为你负责任吗
你认为你守规矩吗
你认为你问心无愧吗
你认为你自以为是吗
你认为你想报复吗
你认为你怕死吗
你认为你讨人喜欢吗
你认为你招人讨厌吗
你认为你还有明天吗
你认为你落伍了吗
你认为你孤独吗
你认为你写的是诗吗
搞疯一个人
就让他
自己问自己
半夜睡不着,翻身起来听Radiohead最新专辑,整理脑海中纷乱的思绪。今天我得知素未谋面但交谈甚深的一位占星师的抑郁症再度发作了。她说每天脑子都不清楚。我说我爱你,如果需要的话随时找我。她说嗯。
我一直喜欢看她在豆瓣星座小组翻译的星座运程,也会经常看她的微博。从微博看起来,她养了几只猫,还有一条狗,与我的爱好相似,我们都喜欢小动物。
在我还比较痛苦的时候,在柏林,某一天我们通过网络聊了起来。
我向她咨询感情与事业,那时候我犹如困兽,又如走在漆黑隧道里的人,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走完,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看到光明。
我跟她诉说我的迷惘和愤怒,我说我不打算再更新国内的社交网络,因为遇到的傻逼太多了。而太多次的失望让我耗尽了所有的力气与希望。
她说我活的就是我自己,我活得是“样本”。最后她告诉我,她是我的读者,我的书还放在她的书架上呢,而如果她不说的话,我肯定也不会知道。她说不要恐惧,如果跌下来,她会接着我。这番对话令在柏林的我暖心至极,我终于感觉我做的不是无用功了,我不是西西弗斯。
躺在床上想到我们曾经的对话,历历在目犹如眼前。而这个尚未谋面的朋友,现在到底在忍受着什么样的折磨呢?我在柏林的这一年多仅仅是忧郁情绪都已经生不如死,完全无法想象真正的忧郁症所能承受的痛苦。人在痛苦时会失去时间的概念,无法集中精力、健忘,陷入混沌……失去记忆是最可怕的打击吧,不知道她病发后还会不会记得我呢?想到这点我流下了眼泪。我不在乎她忘记我如果她能痊愈,而如果她痊愈了她肯定会记得我。这是个悖论。爱有时候就伴随着伤痛和担忧。这是为我们曾经达成的共同理解所要付出的必要的代价。
随后几天,我回了趟老家。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起农村老家。我姥姥姥爷家的葡萄架。每年夏天,绿色的藤蔓间总是挂着串串青紫色的葡萄。院子门前的大树间有一个秋千架,我和妹妹总是在上面荡秋千。我总能想起夏天的阳光,透明而富有穿透力,中午时分变得毒辣,配着阵阵停歇的蝉鸣。月季和蔷薇是我最喜欢的花,因为院子里就种着几大蓬粉红色的蔷薇。
我和姥爷一起去山里捡过柴。是生火做饭用的柴禾。
我掐过“辫子”,就是用麦秆编花样儿出来,越长越好,集上有人收,用来做包或者别的东西。
夏夜,我和妈妈还有邻居们躺在村里谁家的门前聊天乘凉,直聊到困了,就睡了。有些人就睡在路边上,有些回家睡。
我和表哥一起去隔壁李家村粘知了。石榴花开得正旺。
我有点喜欢家西头的小哥哥,他比我大一岁,属狗。他妈妈蒸的包子很好吃,有回我去找他,正好他妈妈蒸了包子,他说要给我拿一个,我说好吧。他没想到我这么痛快,用手一点我的脑门“小馋猫,你呀!”其实我并没有那么想吃,我是不想拒绝他。
我曾给上坡的大人们送过饭。那是傍晚,黄昏,西边一大片彩霞,我提着篮子,里面是给来不忙回家吃晚饭的大人们的晚饭。
从家里到坡上得走一阵,小时候没有时间概念,只说几里地。大概二里地。走到村后,过了马路,接着爬坡,路过左手边的池塘,顺着弯弯曲曲的路,也就走到地里了。
那个池塘后来干了,只留下一大块凹地。
我老家的地形算是一半平原一半丘陵,起伏不平。三面环山,另外一面是马路,走出去,走很远,就是大海。
小时候觉得很远很远,后来有了车了,修了路了,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从村里开到海边了。
我8、9岁的时候离开村里去北京上学。我上初中的时候,表妹一家从我们家附近的村子搬进了城郊。她管回村叫“回老家”。因此我说的“回老家”指的是从北京回山东,她的“回老家”指的是从那个小城市回村。
我表妹家住得离我们村也大概两里地。我小时候常去她们村,那个村比我们村要穷,路很泥泞。我妹家种了许多果树。我跟着去过他们的菜地,挽着裤腿,吃黄瓜。
我表妹的父亲是我二姨夫,他很黑,脸有点长,一口白牙,是电工。
有个片断我始终忘不了,我们坐在表妹家的炕上,黑白电视机里在放《铁道游击队》,帅气的游击队长唱起“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革命的乐观和浪漫主义一下子击中了小小的我,我觉得二姨夫就像那帅气的游击队长,乐观且洒脱,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童年仿佛没有终点,我每天都那么幸福、安全。
这次回老家,一是要给半年前去世的姥姥上坟,二是我需要带着我的孩子回去给亲戚看看。我还想帮二姨一家摘樱桃。其实更多的是我想要度个假,我想念我出生的地方。我心里非常清楚,我必须要回去一趟。
自从出国后,我就再也没回过老家。上一次回是两年前的夏天,带着表妹和她的朋友,开车回去,我们还一起去了海边游泳。
在老家的时候,我常常发呆。上次回老家时,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这些年的选择是错误的。看到表妹的生活,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不像前几年回老家,最近都觉得无法逃离北上广,毕竟北上广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我更习惯更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这次回老家我并没有像上次一样茫然和迟疑。
这次我看到了一大片金色的麦田。走过玉米地,见到了路边种的花生、葡萄,坡里视野一览无余。原来我就是半岛平原长大的孩子。丘陵地带,大山环绕着乡村与农田。湖水波光鳞鳞。这里就是中国的意大利和洛杉矶。田野上飘着懒洋洋的白云。风吹弯了草,野花四散。不时有驾着农用车的农民。由此可知为什么我爱不上柏林,受不了一马平川没有山的城市。
看到大朵的月季花。随处都有。在老家,没有一丝忧伤。忧伤都被阳光晒化了。这里的能见度又很高,在北京我很久没有见过这么蓝的天了,天上还飘着大朵的云。
我睡得很踏实,一觉到天亮,直到七点半表妹敲门。晨起听到窗外小鸟唧啾,洗脸刷牙整装,心里没有一丝阴影,踏实笃定。这样的舒服,可能真的只有小时候才有过吧。如今居然再次体会到了,居然也说不出来什么话。
表妹带着她6岁的儿子和我一起去摘野桑椹。我们开车来到一座村庄,那些桑椹就在村庄路边上的树上长着。我们伸手去够,明亮而强烈的阳光透过树叶晒到身上和脸上。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桑椹,又大又甜。手上都沾满了深紫色的汁液。我们边走边摘,一座座可爱的房子散落在乡间土路和众多树中间,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着春联,颜色鲜艳。还有些一看就久无人居,杂草茂盛。不少人家门前都种着石榴树,此时正是石榴树开花的季节。我想起一句多年前看过的、忘了是谁写的诗“身子高高的你,高过这个民族的高度/身子飘飘的你,飘过开花的石榴树”。
在金黄的田野中央,有棵杏树。上面缀满了柔嫩的杏子。像电影剧照。但它近在眼前。
这里真的很像欧美的小镇小地方。这几年每家每户都买了车,小城的公交系统不发达,真的需要开车去上班,开车去上坡(去田里),或是去做些别的什么。这里既没有咖啡馆也没有太多茶馆。这里不喝咖啡也不怎么喝茶。二姨夫和三姨夫爱喝茶,我给他们在北京的连锁店里买了点今年的新茶,他们就很高兴。
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海鲜。我们一起去逛海鲜集市。每天傍晚开市,黑天就收摊。这里有衣着鲜艳的摊贩,漂亮的姑娘,淳朴的小伙子,我们山东人就是这么直爽,表妹的儿子拽着她闹,路人,一个胖大叔看到,冲他说,“小兔崽子,电话多少,看我怎么收拾你!”哈哈,逗死我们了。
晚上,表妹做了一桌菜,还开了一瓶红酒,叫来了我们共同的幼儿园兼小学同学华东。华东跟我是一个村子的,我们一起上的幼儿园和小学,直到我上完小学二年级来北京上学。我初中假期回老家时带了几本书,他还向我借了其中一本,是加缪的《局外人》。我们都有点喝多了,四个八零后。我们说着社会时政问题,感慨着自己的未来。我妹夫说他从来没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的选择都是家人给他选择好的了。华东说他你想干什么,放手去干,现在咱们都三十多岁了,已经长大但还没老,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跟他们说了一下,他们都说支持你,你想生活在哪里都可以。
“你知道吗你叛逆得很呢。”我送华东下楼,他突然对我这么说。
我有些惊诧,立刻转换话题:“你看,天上有星星。”
“你每句话都像电影台词。”他又说。
“好好的,这次你回来,我感觉特别好。我感觉你真的回来了。不像上次,那次你显得很累,好像心不在这里。你现在真的在。”他走之前对我说。
我跟着二姨、三姨、四姨和我妈去给姥姥上坟。干躁、炙热,临近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走在田垄里。麦子金黄,很快就得收了。花生长势也很好。我们给姥姥烧了纸,分别磕了头,我妈哭了,一边磕头一边泣不成声:“娘,好好的,你怎么就走了,还没孝敬呢,你就走了……”我们站在四周,我费力地把我妈拉起来。又去给爷爷奶奶和我爸的坟烧了纸、磕了头。
回去的时候,她们给我讲姥姥和姥爷的爱情故事。我姥爷家原来还可以,有几十亩地,后来姥爷的父亲病了,久治不愈,只好变卖家产,最后沦为赤贫。姥爷的妈妈去给人家当保姆,姥爷小小年纪去要饭。姥姥家比较有钱,他们两个好的时候,家里反对,姥姥谁的话也不听,就看中了姥爷,觉得他“对心思”。这么一好就好了一辈子。“你姥姥选的对啊,你姥爷特别能干,什么都会,手也很巧。”
她们又说起我的太姥姥,她死于我四岁的时候,死于鼻癌。我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家里人都会从屋里扔出大量的流满血的手纸。那些粉红色的粗糙的手纸上布满了红色的血迹,令我记忆犹新。
她们说太姥姥长得好,模样好,细高挑,心灵手巧,她绣的花做的花样儿无人能及,我们家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她的。又爱干净,八十多岁了还自己洗内裤,决不让人帮,直到她去世。
从老家回来后,我们一起去了一次上海。在上海看一个展,其中有一个展厅在放Ben Rivers的作品《远方乐土》(There Is A Happy Land Further Away) ,里面有个女声一直在读亨利.米修的诗。视频里是在瓦努阿图共和国的景观。记得的场景是大雨倾盆。小猪在吃奶。一个戴墨镜微笑着的女孩。
我们一起吃了很多次brunch,还去看了几次展。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甘鹏说我看起来无忧无虑,像少年的时候。上海一直在下雨,我们路过一片高大的椰子树,完全不像上海,像海南。虽说海南我没去过吧。
随后是闷热而压抑的北京夏天。我知道我还将回到柏林,重返我未尽的生活。想起来我就一哆嗦。这里和柏林简直是两个世界。每天住在家里,有时候带着孩子,大部分时候是我妈和我弟帮我看着,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音乐、看书和出门会友。有那么多朋友还没来得及见,有那么多新鲜事需要我补上。我参加了一场诗会,看了几场电影,看了几场展览,听了现场音乐,和诗友在咖啡馆里读诗,吃了无数家餐厅,彻底把在德国亏待了的味觉给弥补上了。我还感受到了来自心灵的冲击,思考人生都算轻的,基本上是重建地基。
“无与伦比。”我说。
我还说,我会永远记得这一切。夜晚的鼓楼。坐在便利店门口看工人修路。那些默默无言的对视。那些美好。
在夜晚,我戴着耳机,躺在地上听Radiohead、blur、Juliette Greco、Janis Joplin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像无数个青春期的夜晚。我简直太高兴能重返我喜欢的生活方式了。你只有失去后才明白可贵。在夜晚,我去酒吧喝酒。在夜晚,走过鼓楼的胡同。每一步我都更确信:无论在哪里,我都要按着自己的意愿生活。
亨利.米修的诗里写,“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重逢!?”
(摄影:Coca)
回北京……
回北京后,我几乎天天出门走亲访友,以填补我在柏林生活了一年多的精神空白。除了雾霾严重的那几天我只好憋家里。回来半个月,就赶上两次霾,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有那么多朋友可以见,有那么多事可以聊,还有那么多饭馆可以吃,这些全都是在柏林心心念念但无法满足的。
当我和朋友半夜从另一个朋友家聊完天出来,有点饿了,就信步走到三里屯,打算随便吃点夜宵。我们去的是一家澳门小吃店。这里以牛肉面牛杂面为主打,外加花枝丸鱼丸等零食,还可点隔壁甜食店的甜点,服务员会帮你取。这简直是太方便了。凌晨一点(这家饭馆营业到凌晨二点),我吃着牛杂面,喝着杨枝甘露,有朋友陪伴着,还听着邻桌一男两女正在聊着什么公司发展投资什么的话题,伴着门外的摩托车声、汽车声、手机响起的铃声以及微信语音声,我满足又有点懵,这就是北京,滚滚红尘。这些声音你不想听都不行。也行,回了柏林想听都听不到。
我用二维码付了这顿饭钱,又打了辆Uber回家。之前见朋友,我在花店用二维码付了三十元的花钱。北京这两年发展得太快了,出门完全不需要带钱,只要刷二维码就可以了。这种先进的付款方式与柏林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柏林有许多店只能付现金,根本不能刷卡。而ATM也没有银行联网,如果你不在自己银行的ATM机取款,就要付高昂的手续费。柏林有许多事务依然沿袭着古老的寄信模式,正式通知一定会是纸质书信的形式。有个国内来玩的朋友说,有信可收让他有种郑重感。而我和另外一个生活在柏林的女孩说,屁咧,我们受不了什么事儿都要收信,完全可以当面告诉你的事,不好意思,你回家等信件吧。特别拖沓,浪费时间,也不够环保。我是住在国外才明白什么叫“付帐单”。比如医疗费是不需要当场交的,诊所会给你家寄帐单,还有你每个月的手机费、你的银行帐单……都会被邮递员塞进你的邮箱。那一叠又一叠的单据堆在一起时完全会对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痛感资本主义之压迫人,简直不让人有一丝一毫的喘息之机啊。
所以你知道我回到北京感觉北京完全就是一个天堂了吗?至于北京哪里自带地狱属性,估计就是交通和空气质量了。
与此同时,北京的物价比一年前高了不少。中南海点八要七块钱了。煎饼也要七块了。有些小饭馆消失了。鼓楼东大街上的摇滚演出场地Mao付不起下一年高昂的房租被迫关门了。
走在午夜的鼓楼东大街,即使我知道一会儿可以滴辆车或者Uber辆车,路过Mao 关着的铁门时还是一阵唏嘘。这里曾是我常来的地儿,我在这里看过许多场演出,还数次上台读过诗。北京发展得太快,不合时宜的摇滚乐以及青年亚文化注定逃无可逃。大家都快租不起房了,二环内好一点的房子月租已经八千以上了。我有些朋友已经移居到了上海。留下来的那些分外坚强,都成为了自己的工作室(其实就是公司,但叫“工作室”听起来比较文艺),都成了老板,都在写剧本,都有了公众号,也同时都在跨界。你不跨个界别人就觉得你落伍了。还有什么比在中国落伍了更可怕的呢。
比起从前,我更喜欢看大街上普通的人。以前我总忽略他们。清洁工阿姨、坐路边休息的老头儿、穿蓝布衫的老奶奶、小孩儿、建筑工人、外地打工青年。我喜欢看他们朴素的样子,胜过看那些面目模糊的潮男潮女。因为他们其实不潮。然而那些普通人让我很感动。中国人真是乐天知命的人,喜欢唠嗑,热情,随便就能聊起来。
又一次酒足饭饱后,坐在回家的车上,收音机里在放许巍的老歌,“天边夕阳再次迎上我的脸庞”。给我放的。收音机知我心。见了再多朋友也要回家,聚会再热闹也要收场,回家依然要读书写字搞创作,在不在北京也不太重要了,就算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这依然是一个人的工作,每个人都要面对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创造。
心碎你好,夏夜的微笑
一进X书吧就能感觉到一股萧瑟之意。很奇怪,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里的气氛变了个彻底。以前这里总是人满为患,尤其是进门的那一间作为餐厅的那间,往往坐满了外国的文字爱好者、出版社的编辑、外国记者和一些你说不清楚是做什么但往往都与文字相关的人,他们绝大部分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就算交谈声音也很小,不会让周围的人听清,更不会像在中国别的公开场合常见的那样,恨不得周围的人都知道对方谈什么。我以前厌恶这里的压抑和环境带来的装逼感,但是在国外住了一年多刚回到北京,又正好路过,怎么也该上来坐坐。
我选择了里屋的一张桌子,这里没什么顾客,我扫了下酒单,选择了一款不贵也不便宜的红酒(这也意味着其实没什么特色,只是我很想喝一杯红酒),另外一男一女也正走进来,拎着在周围商场买的大包小包,坐在他们左前方书架下面的桌子那儿。他们看起来就更不像这里应该有的客人,似乎是为了歇脚而不是为了进来谈论文学。虽然文学这东西吧,也是得遇到合适的人才能谈,要不然就是对牛谈琴。真正喜欢文学的人并不多,也许不会比这一家书吧的人更多。
不想看到这一对男女,我和朋友换到了大厅,这里零散坐着几个人,没有人发出声音,窗口能看到对面的高楼,闪着灯,如果你凝视这光线,会发现它每几分钟就换一种颜色。三里屯依旧灯红酒绿,但为什么我最爱的书吧变成这样了呢?我觉得有点郁闷。
我曾经在三里屯工体西路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在三里屯,我觉得我就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心如钢铁,不为所动。那是2008年,很奇怪的一年,汶川地震那年,奥运火炬在国外受阻的那年,奥运会的那一年。那年夏天经常大雨滂沱,我常坐在窗口听雨。2008年对我、对很多人而言应该是转折的一年。我人80后都曾经是少年,面对这个世界单纯得一塌糊涂,直到被现实教训,才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性。
三里屯不是我爱,我更爱鼓楼东大街。
走在北京的夜晚,处处是回忆,处处是过去。人又怎么能活在回忆中?我就像个历尽沧桑的中年人,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内心澎湃而无助。像君儿在诗中写的那样“今生你为人翻山越岭/但最终面对的是/一座座城”。像美国自白派诗人Anne Sexton写的’This is something I would never find/ in a lovelier place, my dear, / although your fear is anyone’s fear,/ like an invisible veil between us all…’
“写作的女人有太多幻觉!那些恍惚和征兆\就像循环,就像孩童和岛屿,都不足够……” Anne Sexton如是说。后来她自杀了。美国自白派诗人的四大巨头死了仨,不知道是不是过多的自白容易导致自我怀疑,而精神无法解释如此多的自多怀疑。就像爱就是自我解构一样。写诗就是在爱,是诗人的内心与诗作相爱的过程。是创造。从无到有。在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
后来我们去了一家新开没多久的酒吧。它掩在众多小门脸里,很容易被忽视。音乐若有若无,后来开始放起了英文老歌。日式的小居酒屋,设计倒是中式四合院式的,有个小小的露天过道,可以坐着或者站着抽烟。能看到星星。月亮从周围的平房上升起来。德国有很多很好的咖啡馆和酒吧,还有全世界最有名的迪厅,但没有一家像这里的四合院似的酒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是无法替代的。记得我有个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也是北京部队大院儿的男孩,有回回北京我们见面,约的那一天正好有雾霾,他坐公共汽车穿霾而来,喝了一杯啤酒后盯着夜色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北京还是无法被替代的,北京有北京的好。当然我无法理解,现在我明白了。
我点了一杯山琦,在德国一年多我都没喝过威士忌。这款酒也被台湾人炒火了,变得一瓶难求。酒来了,盛在方杯里,里面放了一块方形的冰块。一口下去我就醉了。似乎一切都非常完美。其实在北京的酒吧我轻易不喝烈酒,太容易喝到假酒了。记得有一次我在一家看演出的地方喝了一杯酒,没多久就在马路边吐了。红酒要安全得多,基本没有人造假。
北京一夜过得很快,时间嗖嗖的,一下子就到了凌晨二点。凌晨的鼓楼东大街也没什么人,就连出租车都少了很多。北京的夏夜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冷清,让我恍惚觉得真的是经济危机了。
许多个游完泳的晚上,我步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杨树被风吹得哗哗响,槐树叶温柔地在风中摇晃,路灯昏黄的光透过浓密的树荫洒下来,此时我想张开双臂,就像《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样,在大雨中用力地张开双臂,拥抱自由,拥抱生活。我心中充满了少年心绪,这些敏感的、多情的、美好的情感一直隐藏在我心中,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那些心碎的时刻像钻石,在记忆里闪闪发光。成长没有让心变得麻木,它只是更坚强了。
(摄影:Shang Liang)
半夜的饺子
半夜饿了
去厨房煎了
我妈下午包的饺子
韭菜猪肉馅的
香极了……
真舒服
这饺子盛在
一个俗气的盘子里
却看着那么亲切
让我觉得
更踏实了
微信里
朋友正跟我说
“我觉得哪儿都一样
有我家人的地方最好”
我说:
“其实
绝对的孤独
我也做不到”
2016,5,4
我一个人坐在床头静静地听德沃夏克
我一个人坐在床头
用耳机听德沃夏克
我最喜欢的那一段
是大提琴拉出来的
我曾在柏林爱乐
听过马友友
拉这一段的
现场
当场我泪水迸出
犹如音乐四溅
现在我听的这一段
不是马友友拉的
依旧好听
这是由我的高档的无线耳机里传出来的音乐
我闲置了一年多的
放在北京的耳机
2016,5,4
一个当不了朋友的网友
我无意中点击的“附近的人”
让几个在柏林周边的陌生人
看见了我的微信
其中一个用漫画女孩当头像的人
跟我打了个招呼
我也就加了
仅有的几次交流
都是在谈吃
比如我说我正在吃湖南菜
他或者是她
问:什么饭馆
诸如此类
作为海外中国人
谈吃太正常了
简直是正常得
不能再正常了
我客气地说
“有空出来吃饭”
他或者她
也没有拒绝
“你也是女孩吧?”我问,
“这是什么漫画?”
对方却没有回答
只发来三个“再见”的小图标
什么意思?
以为我是骗炮的男人吗?
去尼玛的
我先删了你
2016,5,5
我无法相信一切都魂归何处
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让我接受不了
接受不了
也得接受
在我快生孩子的时候
姥姥在老家
在睡梦中去世
没有人告诉我
直到今天
谈起要不要回老家
我妈说
“回吧
回去给你姥姥烧点纸”
我听不懂这句话
直到她说
你姥姥已经去世了
我第一反应就是姥姥还没有见过我生的孩子
而我也再也见不到姥姥了
我知道他们为我好
才没有告诉我
即使当时我知道
也没办法从柏林回山东老家
但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
此时将我击中
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让我难受
2016,5,15
喂奶茶
“我给自己泡了一杯喂奶茶”
老公这么告诉我,
“反正家里只有这么一种茶了”
我哈哈一笑
没说什么
想起他曾经特别羡慕
我可以给孩子母乳
2016,5,21
你知道我已经很久不看古龙
删了J之后
我心如死灰
我就她这么一个
心灵知己
然而我删了她
偶尔迸出个星点子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
她duangduang跑上楼的时候
我弄混了她和她的诗
只记得那时候我们都很瘦
那时候我很容易就爱上一个人
平均两个星期失一次恋
我们的沉默都是默契
出门都是行为艺术
坐在公共汽车上
我们比赛谁比谁说得话更多
我们控制不住要向对方自我表达
“对于朋友,就是这样,失去一个,就再去找另外一个。”
她引述过这句话
我不喜欢
我自以为不可代替
无法替代
我把她删去后有几次试着再把她加回来
但她没理我
哈尔滨的冬天很冷
海南的夏天很热
这些都变成了
你们自己的事
2016,5,22
插座
插座太小
每用一个
就要拔下另外一个
拔下钢琴用的台灯
插上落地灯的插头
要插上手机充电器
先要选择拔下一个
比如电脑充电器
(我抬头看了看电脑,还有很多电,电池那格满满的)
2016/5/23
诗人
两个诗人
咖啡馆对座
窗外飘着小雨
他们谈到写作、
焦虑
不知是谁
首先想到了农民
说
写作如同种地
每年你刨去化肥、农药、种子费
人力
满打满算
一年就能出这么多粮食
一年挣个万八千块钱吧
但是不种地
我们又能干吗呢
他们一个说要学油画
一个说要学网页设计
好在他们本身
也不会种地
2016/5/23
这日子没法过了
为什么越过越惨
越过困难越多
仿佛这几年
都在翻山越岭
就连大晚上都拎着手电筒
日夜兼程
但困难依然越来越多
黑与亮
“只要想到未来我就眼前一黑”
看到朋友发在朋友圈里的信息
让我眼前一亮
2016,5,30
语感
“在一天之内能发生许多事的今天”
发完这句话不久,我才意识到,
完全可以说“在瞬息万变的今天”
2016,5,30
在柏林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几个字想念我的汉语
以前真不知道
看到许久没见的汉语
就像他乡遇故知
又像久旱逢甘霖
在柏林坐公共汽车
路过广场
先是看到icbc
又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几个字
我竟然激动万分
在心里已经喊出来:
“爱存不存!”
2016,5,30
爱情关系
一个不愿意死得很难看的人你也没必要为他死得很难看
一个愿意抛弃姿势的人才值得你不顾一切
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样开放和诚实
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你
明白你在说出“爱你”时
早已忍住了一百次想说“我爱你”的冲动
2016,6,13
朋友们
朋友们都说,请你收放自如
但你说朋友们,你们不懂
但我明白你们的意思
请不要再说了
2016,6,13
Hallo
在五分钟的小憩中
我想起了多年前
当我们坐在便利店前的长椅上看施工队正在修路
那时候的北京已经不再是我所了解的那个
那么陌生
但一切并不奇怪
我无法再言语
正如你抛弃了语言
我也再说不出来什么话
我该说什么呢
又该做什么呢
是不是以前的我会知道呢
从来没有像现在一切迷茫,但这不是你造成的,所以不要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的并不是你,你也并没有让我伤心
如同你是有灵魂的
你会备受折磨
2016,6,20
幼儿园
隔壁幼儿园的男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们说话
用我听不懂的语言
和善、包容、温柔
这一定体现出了德国最好的一面
我坐在室内
就像听他与童年的我讲话
2016,7,2
夜半三更看邮件
你所忘记的事情
并不是没有发生
更没有完全过去
你看了这些邮件
终于搞明白了你们为什么最终分道扬镳
消失在对方的世界
在半夜你看完邮件
叹息了几下
隔空点上了一个句号
这不是战争纪念碑
更不是倒下去的尸骸
那是两颗灵魂的真实坦露
多年之后你才明白
就让她离开
2016,7月6日
深渊是否在注视着你
突然明白了
也许他/她不是讨厌你
他/她只是讨厌你做的事情
那里有你
2016,7月6日